1、惡臭定義:
惡臭是各種氣味(異味)的總稱,大氣、水、廢棄物中的異味通過空氣介質,作用于人的嗅覺思維而被感知;表征它不僅要靠分析數據,還要通過人們的感知思維進行分析和判斷。根據國內外有關論述,可將惡臭定義為:凡是能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產生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或使人產生不愉快感覺的氣體通稱惡臭。惡臭的產生源有很多,如農牧業惡臭“糞臭、魚臭、腐敗臭、爛果臭、野菜臭等”。工業惡臭是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惡臭物質有硫化物、烴類、醛類、酮類、苯類、茶類、胺類以及焦油、瀝青蒸汽、氨和各種有機溶劑等。其味道五花八門、難以形容。城市公共設施惡臭有城市垃圾場,污水處理廠、醫院、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產生的惡臭。其中污水站產生的廢氣含有多種有機類惡臭氣體,較難處理。
2、處理工藝:
a)冷凝法
根據氣態污染物在不同的壓力和不同的溫度下具有不同的飽和蒸氣壓,可通過降低溫度和加大壓力使某些氣態污染物凝結成液體,達到凈化、回收的目的。冷凝法運行費用較高,適用于高濃度和高沸點VOCs的回收,對于低濃度有機廢氣此法不適用,常作為吸附、燃燒等凈化高濃度廢氣的預處理過程。
b)化學吸收法
采用適當的吸收劑(如水、酸或堿等介質)在吸收塔內進行吸收,吸收到一定濃度后進行溶劑與吸收液的分離,溶劑進行回收即經濟又環保,吸收液可以重新使用或另行處理,采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吸收劑的選擇。該處理方法投資費用較少,運行成本也較低,因而在工業企業污水站除臭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利用呈堿性的苛性鈉和次氯酸鈉溶液,去除臭氣中硫化氫和其他惡臭類有機酸等酸性物質,利用稀硫酸等酸性溶液,去除臭氣中的氨氣、有機胺等堿性物質,該方法操作彈性大,運行維護方便,吸收后的吸收液可直接排入污水站,沒有二次污染,因此本方案采用化學吸收法來對廢水站惡臭廢氣進行處理。
c)吸附法
一次性吸附、吸附-回收、吸附-催化燃燒等多種類型。活性炭吸附去除效率高,但一次性活性炭法要求經常更換活性炭以保證凈化效果,導致裝卸、運輸等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并且經常更換的活性炭需要量很大,材料損耗大,運行費用相當高。吸附-回收法和吸附-催化法均需要考慮污染物吸附后是否能被順利解析,當污染物沸點較高或具有不飽和C-C鍵時,將很難從活性炭中脫附出來;當污染物成分復雜時,回收也不適合;催化氧化也存在眾多限制。
d)生物法
基于成熟的生物處理污水技術上發展起來,具有能耗低、運行費用少的特點,在國外有一定規模的應用。其缺點在于污染物在傳質和消解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大了設備的占地,同時由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耐沖擊負荷限值,增加了整個處理系統在停啟時的控制,且受污染物可生化性的影響,大多數有機物不易被生物降解。生物法一次性投資較高,并對運行管理有較高的要求。
e)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又稱非平衡等離子體技術,基本原理是通過前沿陡峭、脈寬窄(納秒級)的高壓脈沖電暈放電,產生大量高能電子和O、OH等活性粒子,對有機物分子進行氧化降解反應,使污染物最終轉化為無害物。它適于各類VOCs的治理,無二次污染物產生、易操作,適用于氣體流量大、濃度低的有機廢氣的處理,但目前該技術的研究還處于實驗階段,國內也僅在市政污水站和泵站的廢氣治理中有工程應用。
f)膜分離法還不成熟,目前還停留在實驗室研究到實際應用的轉化階段。
g)催化燃燒法
把廢氣加熱經催化燃燒轉化成無害無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溫度低、節能、凈化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積少、投資投資較大,適用于高溫或高濃度的有機廢氣,不適用與本項目低溫低濃度的有機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