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春秋戰國時期,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誰的醫術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鵲答:“長兄于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閭。扁鵲治病于病危時,镵血脈,投毒藥,副肌膚,故聞名于諸侯”。
其中的意思是,治病不如防病、救死不如診恙。“環保醫生”不僅要當好“扁鵲”,也要向其大哥、二哥學習,著力治微病、治未病。
4月15日,碧空技術團隊的“環保醫生”也對杭州新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問診”,著力治微病,治未病。
環保醫生們現場對杭州新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罐區、加料區等易泄露點開展了LDAR的復檢并對現場問題進行了及時地反饋。
加大力度,“對癥下藥”
現實中,一些企業在理解環境法律、法規和更新環保技術方面存在困難,面臨著專業知識和技術力量不足的壓力,導致了這樣那樣的環境問題。“環境醫生”可以實現“主動上門指導、分類咨詢、按需供需、精準服務”,利用自身專長,進行“點對點”診斷,發現疾病,實施精準策略,開出高質量、高性價比的處方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拓展深度,著力防微杜漸
“環保醫生”將幫助企業加強環保規章制度的“立、改、廢”。比如,幫助企業審查起草重要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確保其合法性和適當性;回顧企業以往的規章制度,找出不適當和不合法的部分。
總之,可以通過科學評價和全面“體檢”,推動企業環保規章制度建設科學化、規范化。
提升高度,著力防患未然
除了點對點,“環保醫生”也能從點到面為政府決策服務。要在做好服務企業的基礎上,關注環保監管“疑難雜癥”及其深層次原因,對服務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統計分析,對常見問題進行系列思考,找出根源,為黨委政府和生態環境部門決策提供有力的參考。